2023.12.28-[全球化、地方知識,與永續社會]社會團結經濟參訪活動(第二場)

▍課程活動

課程:全球化、地方知識,與永續社會

名稱:社會團結經濟參訪活動

時間:2023年12月28日14:00-17:00

地點:台中市中區

 

▍活動摘要

承繼第一場參訪活動,本次安排幾家前次中區走讀後,讓學生感興趣的中區特色店家:中韓蔘茸行、中山路海子共學據點以及逃亡計畫工作室,藉由店主和主理人的分享,讓學生更深入了解地方知識與如何面臨全球化現代衝擊的應對方式。

 

▍活動紀錄

本次安排的店家為幾家學生參加第一場走讀活動而有興趣的店面。

      首先打頭陣的是維持了原有舊紅磚建築外觀的「中韓蔘茸行」,店主原籍中國潮汕,在中國家鄉即經營蔘茸生意,後舉家遷臺,由二代接手蔘茸生意,於民國六十年代遷居台中市中區並開設店鋪至今,經歷榮景期至現在,在新消費型態和傳統消費模式中尋求生存之道。

      第二場域是中山路海子共學空間,主理人原本在苗栗海邊進行地方創生活動,後來回到家鄉台中市第二市場,將長輩的舊有閒置空間進行改造,並推動一系列街坊活動,近年因緣際會認識了苗栗在地的共學團體,深深認同其共學理念,故將空間無償借與共學團體使用,並結合原本的海洋元素和主理人與菲律賓原住民族交流的特殊飾物,打造出了別致而又豐富的場域。

        第三個空間是逃亡計畫工作室,是由一群藝術工作者從千越大樓一路經營到台中市第二市場的創作團隊,主理人及其團隊目前將團隊工作室設置在舊城區的傳統市場,並試圖在新與舊之間進行創作和融合,主理人期望能在老舊空間之中,利用藝術賦予新生命,讓藝術創作完美結合於街區、舊空間,並在這之中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

       三間不同店家,除了呈現老(中韓蔘茸行)、中(中山路海子共學空間)、青(逃亡計畫工作室)三個不同世代對舊城區的理想、創意和記憶,更提供了參與本次活動的學生不同的體驗,讓知識不只存在在課堂學習之中,更是存在於所有活動的體驗中。

 

▍學生回饋

1.社會學系劉同學:我當初看到用塗鴉藝術在傳統市場上讓我產生了許多疑問,例如:塗鴉和市場的關聯性?……還是混亂舊有的元素變成一種更混亂的結果?不過跟老師溝通過後,我打消了這份疑慮,我們本身就難以界定地方原本的文化,因此這些新創的元素引入,所帶來的結果,難以去判別價值的好壞。

 

2.社會學系林同學:其中,最印象深刻的是tony哥的店面……當tony哥在這個空間口述在第二市場的童年,彷彿走進了時光長廊,曾經的榮景在腦海中建構,……讓時空的感受產生一種斷裂,……但能夠作為一個時光膠囊的存在提醒著第二市場曾經的溫暖與榮景,本身就是很美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