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學期|飲食與疾病

課程名稱:飲食與疾病

授課教師:通識中心尚君璽老師

課程搭配素養計畫執行學期:111-2學期

 

“教師透過一學期的努力,建構課堂的互動關係,包括師生間、學生之間,讓學生在友善的團體中共同學習。我們從最基礎的圖表、科學單位慢慢解釋,讓學生慢慢累積對於自身知識的信心,參與團體動力所激發的智慧火花。將飲食與疾病的關係,提升至飲食與環境、與社會的關係,讓學生學習從關心自己開始,也可以實際付出行動關心周遭親友、社會需要與環境永續發展。”

 

 

⭓ 課程單元

  • 融合議題包括十大死因、與飲食相關死因的最新分布、飲食與環境永續、疫情造成的外送飲食問題、飲食安全與社會關係連結、低碳飲食、海洋塑膠汙染、萊豬進口爭議等。課程內容選擇與組織的主要依據為時事發展、與SDGs的連結、學生回饋意見等。

  • 未來開課會說明清楚各個活動舉辦的意義,以及與整個課程的關係,讓學生更容易抓到重點;另外也可以增加校內參訪食品實驗室、食科相關議題、外請業師等,以增加學生多樣學習面向。

 

 

⭓ 新科技

  • 本課程運用iLearn課程網於教學和班級經營,作為公布訊息、定期發布上課簡報內容、進行有關課程的問卷調查…的平臺,同時也具備分組功能,使各組可以直接上傳分組討論的成果。

  • 出席的評分標準包括是否不遲到早退?是否把手機收好?是否參與小組活動與討論?每堂課結束之後由組長統計評估分數後回報。本學期11102由TA蔡欣妤設計Google表單,每位同學輪流進行填寫,提高公平性;另外在系統上直接選填輸入,不易出錯,也便於TA整理檔案。

  • 本堂課在學期初開始就明定禁用手機原則,剛開始課程進行間均必須不斷提醒,但是第三週之後九成以上的同學真的可以做到上課完全不看手機,甚至小組裡會彼此提醒。當課堂偶爾開放手機查資料、點名、回答問題時,可以感受大家都格外的興奮與珍惜,反應也很正向,非常有趣。

  • 未來希望運用更多有趣軟體,例如KAHOOT、CANVAS等,在課堂進行時引導大家從議題開始思考問題的答案,然後有更多小組自主的討論學習,並立刻發表,讓各組互評觀摩。

 

 

⭓ 素養導向作業的設計

  • 每堂課程最後會有回饋反思的題目,引導學生於課後繼續自主學習,並完成教師所指定的課後回應單,題目為與今日課程內容相關、可實踐於生活中的任務。例如「食品人工添加物」的課程,會請大家檢視自己身邊的食品標示,並分享應如何改善,同學們在小組裡就可以彼此傾聽支持。

  • 實際執行時,只要說明清楚,絕大部分的學生都會聽從教師的指令上網複習課程、進行分組討論、回傳作業等。

  • 期末報告讓各組互評,效果很踴躍,但是同學反應時間不夠讓老師講評,有點可惜。

  • 未來會增加小組組內/組間的互評,讓不同的組別可以有更多互動,以促進組間更多觀摩學習的機會。也會建立相關的教師及時回饋機制。

 

 

⭓ 突破與實務意涵

  • 在充分說明引導之後,95%以上的同學可以接受跨域的分組討論,在學期中逐次達成教師所設定的活動、討論、任務、作業心得等,並且在期末分工合作完成專題報告。教師的課程並不輕鬆,但是同學們都願意放下原本對通識營養學分的期待,投入心力時間認真學習,可見同學們的學習態度是可以透過運用方法而改善的。

  • 人社管法的同學,在課堂的討論與報告表現與理工科系相較,並無明顯落差,甚至在政策相關議題的評議上更見深度;而理工科系的同學在小組討論發言時,常常被視為比較專業的意見,不但可增加聽者的學習成效,更讓講者有成就感和價值感,提高對自身專業的認同度,特別是高年級的同學,很多時候言之有物,比起老師並不遜色。

 

 

⭓ 學生學習回饋

  1. 我同學在小組裡,經過一個學期的彼此認識與共同學習,期末要共同完成一份報告,本身就是一件很大的成就。

  2. 同學們會主動關心周遭的事物例如塑膠餐具對身體健康、環境的雙重危害,也會探討時事與政策,例如飲食資源的不平等、糧食生產對環境的傷害等。從報告的製作與呈現都可以看出同學們認真地讀了許多資料以外,更對內容進行多次的內部討論與修正,才能言之有物、深入淺出,共同完成優秀的跨域作品。

  3. 課程內容有趣、上課節奏順暢,學生不容易感到無聊。並且作為通識課,同學都來自不同的科系與年級,相互不熟悉,但在課堂中各組的小組討論卻很熱烈,我認為這是在課堂規劃與上課氛圍上的一大成功證明,這是很值得肯定的。

  4. 老師上課認真內容豐富,安排課外活動或講座,體驗與課程相關的額外,讓知識不侷限在簡報或書本上。

  5. 參訪行程以及演講聽講的內容很有趣,而且個人可以感受到與課程的連結,希望在課堂上有更多進一步的探討。

 

 

⭓ 111學年度上學期教學意見評分:94.4分。

⭓ 111學年度下學期登記選課同學達1252人次。

⭓ 111學年度下學期教學意見評分:96.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