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學期|Introduction to Sustainability
- 日期 : 2023-08-23
- 分類 : 探險寶典
- 點閱 : 558
課程名稱:Introduction to Sustainability
授課教師:通識中心尚君璽老師
課程搭配素養計畫執行:111-2學期
“這是國際學院第一堂以SDG為主體的必修課程,相較於以傳統環境工程的觀點談永續,這堂課程多了人文關懷、藝術文學、自然生態、社會正義、經濟成長…的議題,佐以有趣的短片,增加了更多學習的面向。分組讓同學們可以在輕鬆的氣氛中,和組員一起討論、彼此學習,增加了學習的深度和趣味性。因為文化的差異與隔閡,很多同學彼此是從不來往的,透過這堂課程,讓這個班級更為融洽,增進了彼此的友誼。”
⭓ 課程單元
-
課程架構以聯合國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為主,依序詳細介紹各個SDG的內涵與意義,並融合相關時事議題,補充國際執行案例說明,最後設計問題讓學生討論並報告。此部分為20小時。
-
本學期增加紅土農場參訪實作、環保紀錄片觀賞等,約6小時。
-
未來開課希望增加參訪、外請不同行業的業師等,以增加學生多樣學習面向。

⭓ 新科技
-
本課程運用iLearn課程網於教學和班級經營,作為公布訊息、定期發布上課簡報內容、進行有關課程的問卷調查…的平臺,同時也具備分組功能,使各組可以直接上傳作業、心得、分組討論紀錄等。

-
有關人的管理是透過LINE群組,亦即各組組長都在開學確認之後,受邀加入一個群組,可以回報每週的出席與與課程有關的問題。出席的評分標準包括:是否不遲到早退?是否把手機收好?是否參與小組活動與討論?每堂課結束之後由組長統計評估分數後回報。而各小組也有自己的群組,方便同學回報與傳達課程注意事項。
-
未來希望運用更多有趣軟體,例如KAHOOT、Butter等,在課堂進行時引導大家從議題開始思考問題的答案,然後有更多小組自主的討論學習,並立刻發表,讓各組互評觀摩。
⭓ 素養導向作業的設計
-
每堂課程都有指定閱讀材料,內容是聯合國的官方文字檔案,同學們需在讀後與小組討論,並完成教師所發給的學習單。學生可以於上課時補充老師、同學所談論的內容,方便於課後繼續自主學習,並有系統的歸檔整理筆記成冊。
-
例如SDG1終結貧窮,除了聯合國的書面資料以外,也會提到糧食浪費的現況、食物銀行等做法,嘗試解決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
-
而性別不平等SGD5的問題,又會和SGD4教育有強烈的相關,亦即女性受教權的不平等,未來也將導致工作權的不平等。
-
下一次開設同樣課程,在內容上會增加小組活動,包括競賽、作業互評等的頻率,以及組內/組間的互評,讓不同的組別可以有更多互動,以促進組間更多觀摩學習的機會。也會嘗試建立學生期末報告後的教師回饋機制。

⭓ 突破與實務意涵
-
這堂課程原本是2學分的通識,這學期受邀到國際學院開設3學分的永續導論課程,因此把之前的課程英語化,以SDGs為主軸,讓學生可以瞭解永續的實質意涵,以及在生活中各個層面的應用。
-
有助教的協助,讓課程進行順利許多,例如課室突發硬體狀況的排除、協助催繳作業、初期對課程回饋等,無形中也成為學弟妹學習的好榜樣。
-
因為有在農場參訪、實作的活動,讓學生彼此之間更加熟悉,建立起小組之間的合作關係,也因為對活動的興趣加強了對學校的認同感。而各樣活動中,偶爾會有計畫提供的輕食,更是讓大家非常驚喜。

⭓ 學生學習回饋
-
台灣能源有近98%為進口,只有2%左右是自產。進口能源中多為石油、燃煤、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產品。這些化石燃料不僅有可能造成空氣、水資源汙染,更是會增加台灣二氧化碳排放量。企業越是使用這些化石燃料,碳排放相對越高,企業在國際的競爭力相對就越弱(因為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的緣故),企業成本將持續升高。雖然目前台灣已經有在盡量發展綠能基礎建設如風電、太陽光電、生質能等等但是目前來說有些綠能產業的發展對台灣成本太高以至於綠能產電僅佔非常少的占比,基礎建設效率不佳。目前碳稅/費等機制也尚未定案,沒有完善法令機制來管理的話,台灣將會面臨不斷通貨膨脹、國際大廠訂單流失以及啟業競爭力下滑。
-
貧窮會造成資源分配不均,當資源分配不均的時候通常有權勢的人以及男性會優先獲得資源。比如教育、食物、水、電 等等。女性常常因在某些國家權力不受重視而得不到這些資源。當一個地區資源匱乏的時候往往受害者都為女人及幼童基礎設施以及人權保障的機制因此較微弱候,只因為性別不平等的觀念使他們社會地位相較於男人更為弱勢,因此女性死亡率在這些國家中往往較男性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