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學期|中文:敘事與思辨

課程名稱:中文_敘事與思辨

授課教師:中文系林餘佐老師

課程搭配素養計畫執行學期:113-1 學期

 

文學課搭配生成式AI:用科技重新理解文本

這學期,林餘佐老師嘗試將生成式AI引入文學課,引導學生透過科技拓展對文本的理解。他挑選課文中的特定段落,讓學生嘗試以AI將文字轉化為圖像,希望藉此讓抽象的情感與意象具體呈現,強化學生對文學美感與意境的直觀感受。

 

作業設計結合創作與分析能力

學生需先閱讀王文興的〈欠缺〉,從中選取一段文字,並撰寫提示詞指令請AI生成圖片。評分標準不僅包含生成圖像的呈現,也納入學生撰寫提示詞的過程,以評估其將思考轉化為具體輸入的能力。這樣的作業設計兼具趣味與挑戰性,促使學生在創作與分析之間進行思維轉換。

 

用生成式AI轉化文學段落,讓閱讀變得有感也有趣

這學期,林餘佐老師嘗試引入ChatGPT與Copilot等生成式AI工具,帶領學生將文學段落轉化為圖像。操作雖不困難,但要生成貼合文本意境的畫面,仍須學生深入理解內容,並能清楚表達意圖。這樣的設計,實質結合了閱讀、分析與創作三種能力。

AI的導入,讓課堂氣氛明顯轉變。學生對課文的興趣提升,看著文字轉化為具象畫面,更容易產生情感連結。有些學生甚至主動探索更多AI功能,嘗試讓圖像更貼近文本想像,讓課堂從純粹的文字討論,延伸出更多創意實驗的可能。

這次的實踐也促使林老師重新思考課程設計方向。傳統文學課以文字解析為主,如今加入視覺詮釋,學生能從多元感官切入文本,激發出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也讓他意識到,當課程給予學生更多探索與嘗試的空間,創意與表達反而更為豐富。文學課因此轉化為結合新技術與創造力的場域,更具深度與趣味。

 

學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