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學期|企業永續策略與實踐
- 日期 : 2023-10-19
- 分類 : 探險寶典
- 點閱 : 321
課程名稱:企業永續策略與實踐
授課教師:企管系許書銘、許家偉、企管系黃開義
課程搭配素養計畫執行學期:111-2學期
⭓ 課程單元
-
本學期課程主要規劃了以下四大單元:1.經濟永續議題與企業實踐、2.社會永續議題與企業實踐、3.環境永續議題與企業實踐、4.後疫情時代的ESG前瞻與實務。
-
本課程的設計,希望能銜接上一學期「永續創新經營」,作為進階的課程,並實際對接企業,每個小組能實際協助一家合作企業在永續議題上進行分析,並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
-
未來開課在企業推動ESG與永續的案例上,可以再行調整,一方面可以加入更多環境面新興議題(例如淨零排放、碳盤查或氣候變遷財務風險評估TCFD等)的實際推動情況,一方面也可以加入組織結構、流程與文化如何影響企業推動ESG的案例。
⭓ 新科技
-
本課程中基礎數位工具主要使用 iLearn、Line群組。另外,本課程也要求學生使用學校有採購的資料庫及政府資料開放平台(Open Data),以分析所選定產業及市場環境的改變。
-
本課程鼓勵學生透過Python等網路爬蟲工具,搜尋網路上一般消費者對個案公司在CSR、ESG的各項討論結果,所蒐集的結果經過初步分析後,並作為後續訪談企業及建議方案的參考。
⭓ 素養導向作業的設計
-
本課程的設計,由引導學生選定自身最有興趣的產業出發,之後再從該產業中選定1-2家推動ESG成效最佳的兩家公司進行標竿個案分析,並思考那家部分未來有機會應用在合作企業中。
-
在選定合作企業後,同學們需要事前蒐集合作企業次級資料以掌握公司現況(包括在各項永續議題的推動現況)、分析可能有興趣的主題、分析公司的組織架構與外部環境等,這些數據的蒐集與分析也必須應用到部分數位工具
-
與合作企業共同實作、探討及分析企業永續與ESG議題,其實需要應用到甚多跨領域的知識,也需要對未來世界遇到的問題有相當的探索能力與溝通能力,也要應用到新科技來進行自主學習,學習過程中與素養導向的精神高度呼應。
-
作業包括各組和企業互動前的預習報告、互動過程記錄、合作企業ESG報告書(初稿)以及對未來該公司永續作為的建議。透過這些作業,以及各組在課堂上的進度報告,掌握各組同學的學習狀況並予以建議。
-
如何評量同學們分組報告的「成效」,由於授課的三位老師,都有多年參與企業ESG評比的經驗,我們參考當前企業參與ESG相關評比的指標和標準,來對各組繳交的報告來評分;例如第五組協助彰化基督教醫院共同完成其ESG報告書,我們就用「如果這份報告書參加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醫院組,可能可以獲獎的等級(金獎、銀獎、銅獎、無法獲獎)來評比;相對來說,這應該是比較客觀且實務導向的成果評量方式,也可以讓同學們提早了解各項永續評比的指標與評分準則。
-
下次若再開設此課程,我們會在課前和合作企業的高階主管先進行討論以規劃/調整課程,並邀請他們共同參與評量。另外,我們也考慮加入分組互評的方式,各組先討論出適合的評比指標,再用這些指標幫其他組的報告打分數(並說明原因)。
⭓ 突破與實務意涵
-
本課程以企業永續為主題,在探索者計畫的支持下,本課程得以進一步融入自主學習、跨域學習的操作,也能讓課程與企業進行協作。實際上,合作企業與各組在這門課程中,是共同對未來的企業永續與ESG策略進行「探索」,以期能掌握新經濟、新科技下的永續新趨勢。
-
發展新的合作機制並提供足夠的資源,讓授課老師們可以先在教師社群中先有跨領域的互動與學習,並針對後企業永續及影響力策略的主題進行規劃設計本課程。
-
透過本計畫的整體規劃,課程可以更有系統的規劃,因此能夠有更好的學習成效。以本課程來說,學生可以先修過其他相關課程(例如永續創新經營或其他經濟永續模組中的課程),銜接本課程時會有更好的基礎,修完本課程後,也可以延伸這學期的學習成果進一步再修APL自主方案學習或各系的專題課程,對學生來說,這樣完整的學習路徑,整體學習成效應該會有更大的提升,也有助於未來畢業後尋找永續相關的工作,並提升自身的就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