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學期|學習方法論
- 日期 : 2024-03-04
- 分類 : 探險寶典
- 點閱 : 381
課程名稱:學習方法論
授課教師:日文系張瑜珊老師
課程搭配素養計畫執行學期:112-1學期
# 老師跟著學生一邊學習一邊教學,老師能夠適時配合新科技等改變授課內容
# 大量的動手做ChatGPT課題
⭓ 課程單元
◍ 本課程前半課程內容主要是依照語言學習的聽說讀寫譯五項技能與chatGPT的應用來分配;後半內容則是依照書寫小學術報告時需要經歷的歷程來設計其學習內容。
◍ 本課程前半段主要是融合學習如何運用chatGPT於自己的學習策略當中。最主要的目的是因為chatGPT的出現會對學生的學習樣態有很多的影響。而且以往的學習方法或是策略可能也不適用於現今IT原住民學生的身上。只是,chatGPT是一個新興且不斷改進的IT工具,每星期上課的內容到了下個星期或許就會變成一個較為無用的知識。但這也讓我們理解到科技進步的快速。
◍下一次再開設同樣課程
-
因為IT工具不斷的進步,或許在下學期前半的內容就要做大幅度的調整。也會去參考本校大一中文課程中運用chatGPT教學的實驗成果來進一步對照,並思考改善的做法。
-
有些學生反映chatGPT的比重太重,導致後面寫小報告的時間被壓縮,課程比重的調整也會是另一個重點。
-
原本於111學年度時感受到需要另外一位中文系教師進來共授的部分,因為減低了對中文語詞授課內容的依賴,所以這個學期對於此需求較為減低。
⭓ 課程大量安排學生實際運用chatGPT
◍本學期主要的數位工具就是chatGPT。但是因為會需要學生們自己動手實作後展現自己操作的手續或方法。課堂中也引進ViewBoard® Cast Pro這個軟體,讓指定的學生可以將自己手提電腦或是行動載具的內容投影至教師控制的外接電腦進而分享至投影機畫面。
Q1:課後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同儕討論?
因為本堂課完全是需要學生動手做的課程,所以每堂課後都有回家作業。學生需要自行操作chatGPT或運用其他的IT工具去發散或聚焦自己的研究小點子 (如Jamboard、Canva的思維導圖等)。雖然課堂中沒有太多時間用於學生自主學習的部分,但是作業課題的設定就能讓學生有一定的自主學習。
課堂最後有一個同儕回饋的時間,這個時間會讓一位同學至少閱讀三位同班同學所書學好的學術小報告。除了給予評價的多元評量表格的評量基準外,也要求學生依照作為讀者的角度給予建議。並且要求學生繳交期末報告第二稿。第二稿的繳交要求學生需要利用word裡面[校閱-追蹤修訂]的功能,讓TA及任課教師知道學生聽取了什麼樣的意見,並且作了怎樣的修正。
Q2:實際執行上,學生的反應為何?
學生認為本堂課學習到的學習方法對於自己的日語學習以及四年級的專題寫作非常有幫助。甚至於發覺到學校其實有很多潛在資源可以運用,比方說圖書館的電子書借閱、東海版chatGPT4咚咚妞、word的進階使用方式、雲端文件共同編輯等。
◍學習者回饋
(雙主修學生) 這門課上課內容充實,設計的課堂活動及作業能促使我們動腦及動手實做,是很好的設計。
(四年級學生) 學到了很多如何操作chat,包括指令要恰當不模糊,希望讓chat做的文章是讓那些人看等等,以及之後有關報告的課程也學到很多,像是架構怎麼構築,問題意識如何建立,很重要的引用如何是正確的引用
(三年級學生) 雖然早八很累但還是可以學到不少東西!我覺的圖書館、資料庫等找資料的方法對我來說很有幫助。試著寫小論文也對大四的專題有幫助。我認為很值得。
(三年級學生) 我對於教我們使用ChatGPT的部分印象很深刻,在這堂課程之前我完全沒有使用過ChatGPT。原本對ChatGPT的印象就是許多人會使用它來投機做作業。不過,在老師的教學之後,我發現使用ChatGPT可以增進口說、修改文章。只要正確利用ChatGPT,對於語言學習其實有很大的益處,也因為這門課讓我學到如何好好利用周遭的工具,也改變了我對ChatGPT的感想。
Q3:如果下一次再運用一樣的策略和教法會做何種調整?
大量的實作,讓學生們很有感。所謂的有感指的是學生們認知到自己學了什麼,可以用在什麼地方。所以我覺得實作是很重要的。
⭓ 以「問題解決」促成學生素養發展與形成
◍會先用問題解決的方式來進行。比方說提出如何讓chatGPT發音、或是如何讓chatGPT跟你用基礎日語對話。學生們必須先自己操作自己的方式來找到答案,所以答案不一定只有一種。另外,作業課題有些是練習或運用課堂所學的知識來完成,或是下堂課要上的內容的前導課題。「做中學」應該是本課程用來培育學生素養的重要方法之一。
◍某幾位學生的反饋意見:「就是很多功課,然後瘋狂上課。但老師的教學內容我還蠻喜歡的,因為對ChatGPT 下指令也是一門學問。」「雖然課後作業多,但這讓我能循序漸進地完成報告。」「這堂課雖然最終的課題是論文,但它從一開始並不是直接讓你寫論文,而是循循善誘得從如何查找資料、如何使用工具再到如何整理自己的思緒、精簡化想法等,教給我們寫文章的基礎和方式,再讓我們產出一篇獨特的文章,我覺得這是很好的地方,和“受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樣,這堂課做到了這點。」總結是雖然學生覺得早上8點來上這門課作業很多很辛苦,但是最終自己有寫出一篇學術小報告,這樣完成課題的滿足感及感受到方法的實用性,還是會覺得這門課上的有價值。
⭓ 公開!素養導向作業的設計
(1) a.到圖書館借一本實體書b.利用學校的電子書資源,借一本電子書c.可以的話,開始閱讀書的內容d.下週帶借閱的兩本書至課堂。
(2) 使用ChatGPT幫你摘要清華大學發表的[【AI教學指引】大學教育場域AI 協作、共學與素養培養指引 (中文版)pdf檔]。
(3) 跟ChatGPT練習一段[電話飯店訂房]的對話,並且整理出會話文中可以學習的單字、句型。把練習紀錄(html檔案),上傳到ilearn
(4) 請和ChatGPT協作,寫一篇你自己的[10年後の私]日文作文
(5) a.【預告】下次開始練習閱讀。請同學重新借回[電子書],並開始閱讀。(儘量在下次上課前閱讀完)b.找出總統蔡英文在2023年國慶演講的全文,與ChatGPT協作,翻譯成日文,請上傳包含指令文的html檔
(6) a.請從提供的文本當中,選一篇文章 (中文)、(a)跟ChatGPT合作寫一篇摘要(b)請ChatGPT出5題題目,確認你的了解。b.請閱讀ilearh上的日文文章、(a)跟ChatGPT合作寫一篇摘要 (日⇒中)(b)請ChatGPT出5題題目,確認你的了解。
(7) 閱讀文本(說明文)龍應台<兩種道德>、侯季然<從大題目中逃脫的《咖啡時光》>、劉克襄<天下第一驛>。選擇一篇(不重複),寫內容摘要(可與chatGPT協作)
(8) 閱讀文本(議論文)李明璁<因我是不潔的異己>、胡晴舫<開放自己的城市>。選擇一篇(不重複),寫內容摘要(可與chatGPT協作)
(9) 請列出5個自己有興趣的議題(越具體越好。如果還無法聚焦的話,至少寫出範圍)
(10) 將自己的5個有興趣的議題,用5W1H的問句重寫一次(原有5個+30個句子)(可以請chatGPT幫忙)
(11)a. 【題目:自己有興趣的5個題目中選1】 (利用IT工具:如canva心智圖功能,ppt,jamboard等整理思緒)(遵循規定步驟)。b.找出與自己研究課題相關的先行文獻(5篇):列出文獻資料。
(12) 確認好題目後,撰寫a.題目b.內文標題c.前言。
(13) 提供研究報告的共編連結 (限定onedrive的word檔)
(14) 宣告期末報告繳交期限、規定等
(15) 17週課堂執行「同儕建議+互評」、18週做學期反思+繳交修正最終稿
⭓ 突破與實務意涵
-
老師跟著學生一邊學習一邊教學,雖然很有課程準備的進度壓力,但是是很值得的。老師的能力也有所進展。
-
課堂雖然辛苦,但是學生能夠領悟到自己的學習的話,還是會對這門課有正面的評價。
